作者:高虹 2025年01月19日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编者按:入行前就关注素人写作,参与编辑的第一本书大爆,独立策划出版的另一本书不到半年加印8次。在尝到出版素人作品的“甜头”后,编辑再次将目光投向素人作者,打造的《她们走上法庭》一书,上市当月加印两次,成为2024年当之无愧的爆款。
由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她们走上法庭》作为一本新书,在2024年10月上市后,当月即加印了两次,截至目前发货册数已经过万。这本新书不仅作者是素人,连编辑也是新手,她们是如何克服重重不利条件,让这本书在市场上突围的呢?
《她们走上法庭》,蔡寞琰/著,西苑出版社,2024年10月
普通人的故事也值得被记录
第一次看到《她们走上法庭》的作者蔡寞琰的文章,还是在上学的时候。2016年前后,不少非虚构写作平台刚刚起步,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素人写作者,他们的职业、年龄不同,经历各异,热情书写着自己亲历的真实故事,拼凑起一段段时代的记忆,文笔带有鲜活的生命力,受到众多读者喜爱,“人间theLivings”的签约作者蔡寞琰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我被这些来自普通人的故事深深吸引,感觉这些故事打开了我看向世界的一扇窗。
毕业后我进入出版行业,似乎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参与的第一本书是与长期关注的平台之一“真实故事计划”签约的《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作者是一位精神卫生中心的实习医生,故事根据她的真实经历改编,图书上市后大爆,至今霸榜。
去年,我又独立策划出版了签约自头部非虚构写作平台“天才捕手计划”的《我的骨头会唠嗑》,作者是两位从业18年的在职法医,图书上市依旧大受欢迎,不到半年加印8次。
这两本成绩还算不错的书,帮助我从一个出版“小白”迅速成长起来,我对这些故事的喜爱也收获了更多共鸣,让我看到了读者对此类图书的关注,我更加坚信:普通人的故事也值得被记录。
不管是《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还是《我的骨头会唠嗑》,作者都不是职业作家,但读者却能被他们的故事所吸引,既是因为他们职业的特殊性,能够接触到常人很少触及的人和事,他们记录的故事能够满足读者对不同职业、不同人生经历的好奇,拓宽读者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而因为真实,往往更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与震撼。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能够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比如《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对现代人心理状态的关注,《我的骨头会唠嗑》也不仅仅是一本探案类的图书,案件背后的原生家庭问题、人性真相反而是图书上市后被讨论最多的。
我非常想尝试继续出版一些非虚构文学作品,第一时间便向“人间theLivings”的老师询问了蔡寞琰律师的文章版权。从2017年起,蔡律师就在“人间theLivings”记录自己从业生涯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拥有不少忠实读者,我也是其中之一。尽管已经从业10年,蔡律师身上依旧带着浓浓的理想主义,坚信法律的正义,怀揣法律的温度,关注每一位当事人的过往与未来。或许是因为出身农村,成长过程坎坷,他的文字总是细腻且有力量,带有强烈的悲悯心,常常让人看到流泪。
“她们”才是这本书的主角
其实签下选题的时候,我还没有特别明确的策划思路,尽管内心非常确定内容是足够好的,可是从原本零散发在公号的单篇文章集合到一本书,怎样将故事串联起来,应该提供哪些内容增量,如何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我决定回到文章本身,寻找答案。
第一遍通读稿件,从文章共性出发,我列了两个关键词:律师视角、人间百态。可是单这两点,似乎并没有跳脱出文章合集的编排思路,有些空泛,没有抓手,对读者的吸引力不足。
第二次通读,我放慢了速度,看完每个故事后,先整理出内容简介,而后提前代入营销场景,提取故事中存在的营销点,最后“合并同类项”,惊喜地发现,蔡律师的当事人绝大多数是女性,特别是身处底层的女性,同时每一个故事都对应一类女性容易面临的艰难处境,比如性别歧视、家暴、性侵……
故事中的女性大多受教育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其中有被法律援助的女性,见到蔡律师的第一句话是:“法律是什么?”颇有些“秋菊打官司”的意味。可即便是她们,为了一个公道,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选择勇敢地走上法庭,并且靠法律的力量重获新生。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做,不仅主题更清晰,还很有意义。
策划思路相对明确后,我带着全新的视角,再次通读稿件,感觉思路顺畅了很多,也有了进行内容增量的方向。
首先,稿件的修订是必要的,一是公号的阅读习惯与图书不同,公号文章分段和断句多,适合小屏快节奏阅读,不适合照搬到书上;其次,很多稿件已经发表了一定的时间,这些故事到现在又有了新的进展,需要补充;最后,配合新的图书方向,一些故事的侧重点也需要改变。在此也非常感谢蔡律师,为了将更好的故事带给读者,在非常忙碌的工作状态下,他进行了细致的修订,有很多篇几乎等于重写。
基本的修订完成后,我又跟作者商量,在文中涉及法律的地方融入了一些法律知识科普,或许有读者正在经历相似的困境,如果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到她,那就太好了。
改完之后,又是一次全文通读,总感觉还是缺少了点什么,书里的故事大多结束在官司的胜利,那她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变得更好了吗?我试着问蔡律师,他与当事人是否还有联系,是不是可以写一篇后记,告诉一下读者她们的后续。
令我非常感动的是,第二天,蔡律师就把后记交给了我,我知道,在有限的文字之外,他与曾经帮助过的那些女性当事人一直保持联系,他为她们做的,也远不止打了一场官司。这一次看完稿子,我心里有底了,因为法律,因为曾经的奋起反击,她们拥有了崭新的自己,无论是法律的力量感,还是女性的力量感,都似乎在书中到达顶峰。
在稿件顺序上,其实也有一点小小的设计。书中绝大多数女性都经历了一个由懵懂到觉醒的过程,有一篇文章有些不同,故事中的胡婶有着与众不同的洒脱与通透,离过四次婚,她始终相信爱情,勇敢追求幸福。我特意将这个故事放在了最后一篇,希望读者在经历了前面故事的跌宕起伏之后,能在最后一篇文章中得到一些纯粹的温暖与治愈。非常开心的是,这个小小的彩蛋,在图书上市后被很多读者感受到了,有人留言说这是作者给读者的一颗糖,包裹着浪漫、美好与自由。
真的有人因为这本书重启了人生!
与其他图书有点不同,比起策划方向和稿件修订,起书名和封面设计的过程竟然还算顺利,可能也是得益于前面的纠结,已经非常坚定地以“她们”为主角,书名干脆就直接有力一些,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她们走上法庭”这个书名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看书名就能知道书的内容,而且自带一种力量感。
封面也只出了两稿,以女性群像为整体设计思路,第一版设计师做的是抽象的脸孔,感觉稍有些戏谑,修改之后就好了很多。上市后,封面的颜值也收获了非常多的肯定。
不过短暂的相对顺利后,很快又迎来了新的难题:图书营销。
图书上市后,对于营销工作,起初我是充满信心的。一是因为正式上市前,我把装前样带去了上海书展,得到了线下很多读者的认可,在场内网络巨慢的情况下,靠一本展示样书就吸引到不少读者线上下单。另一方面,去年我们刚刚成功地推出了《我的骨头会唠嗑》,同样是非虚构作品,营销的路径有共通之处,主要还是以小红书“种草”与抖音达人带货相结合;这本书图书定位和读者群也比较明确,寻找博主的方向很清晰,除了常规的读书类博主,重点就是女性话题相关博主、法律类博主。
但很快我们就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今年图书市场的冷清,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博主已经不再推荐图书,还有一些博主报价提高很多,开发新博主的过程更是举步维艰,“海底捞式”的留言推荐,得到的回复却是寥寥。
好在读者的认可与支持给了我们很多信心,让我们相信书没有问题,只是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本书,我们能做的,好像也只有坚持。
不懈努力之下,很快,抖音达人“小说家Puckio”发视频讲了书中的一个故事,引发第一轮爆点,也创造了“小说家Puckio”个人账号的点赞新高,甚至超过了她讲解《素食者》的视频,一直都有人在评论区问这本书。再接着,龙飞律师的推荐,将这本书的热度又推向下一个高点。慢慢地,这本书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如今,图书上市两个多月,已经达成加印3次的好成绩。
“小说家Puckio”推荐本书
不过,比起销量,我更想分享的,其实是一位特别的读者。
“无论何时,只要你想,人生就可以重启”是这本书在宣传期的主文案之一,坦白说,写下这样的文案,可能更多的是想带给读者一些力量,重启人生太难了,哪怕只是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呢?可就在写下这篇手记前不久,作者跟我分享了一位特别的读者,一个女孩给作者私信留言,讲述了自己82岁的奶奶年少时被迫放弃读书、相夫教子的故事,作者给她寄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了长长的一段话,后来奶奶在生日当天收到了这本书,她非常喜欢,还重新开始读书了!
真的有人因为这本书重启了人生!当文案照进现实,策划初期的小小心愿有了回响,还有什么比这更让编辑感到幸福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吗?所以,人生真的就在自己的选择里,女孩们冲呀!
(本文编辑:杨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