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上海出版业的当下与未来

作者:本报编辑部           2024年08月09日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8月14日,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上海”上海周启幕。已成功举办20届的上海书展,绕不开这些重要的关键词——坚持价值内容引领、不断自我创新发展、开放融合精细办展、以人为本做好服务、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从这些关键词里,我们或许能窥见上海书展背后那个气质温润又颇具先锋精神的上海出版业。

 

6-1.jpg

“王炸”开局与一波三折的后续

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摇篮。1897年,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1912年,中华书局在上海创立;随后,大东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也陆续在上海开业。据当时的相关数据统计,到1936年,仅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三家出版机构的出版物册数就占全国出版物总册数的71%左右。上海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中心地位正式确立,在此后几十年的风云际会中,这一中心地位日益强大。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出版中心,但上海仍保留了相当的出版资源优势。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碰撞融合,带来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为上海出版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其在全国出版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后,历经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上海出版业的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上海两大出版企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整合资源、改革创新、资本运营的大潮中,逐渐奠定了行业领先优势。

但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上海出版业体制改革的“魄力”稍显不足;加之上海作为一个直辖市,与周边江苏、浙江等大省相比,人口规模较小,教材教辅市场也相对较小,收入及规模也相应的大打折扣。上海出版业慢慢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一度陷入发展瓶颈期。

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创新路径

进入新时期以来,上海出版业一直保持着整体规模不大、发展趋稳的态势,虽然如此,但其近些年形成的多样化创新路径,为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比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的品牌化运营。当下,品牌就是流量,是市场溢价与议价能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很早就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艺文志eons”、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世纪文景”和“光启书局”、上海书店出版社的“也人”……都是相关细分领域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出版品牌。2022年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还启动了“世纪好书”项目,以推选精品好书、“双效”产品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一个出版内容创新生产和市场营销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世纪好书”已成为具有一定品牌美誉度的“业界风向标”。

今年以来,上海教育出版社(简称“上教社”)更是创立了两个出版品牌——聚焦人文社科领域的“万境”和主打儿童素养教育图书产品的“美文工作室”,上教社社长缪宏才表示,“传统出版社要转型升级,运营机制上必须要有所突破”,而品牌化发展无疑是运营机制的突破路径之一。

品牌化运营之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的跨界融合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以上海译文出版社(简称“译文社”)为例,不仅开创了文创产品线并形成品牌“七海制造局”,还积极以内容为源头策划相关展览,探索书业线下展陈、销售的新模式。今年上海书展期间,译文社以“一本书就是一个起点”为主题,围绕《八十本书环游地球》,用策展方式陈列图书,营造场景化逛展体验。

再比如果麦文化、读客文化等上海民营书企,一方面坚持复盘总结自身的方法论——果麦文化的POC营销方法论、读客文化的创意生产流水线,期望能够为整个行业赋能;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技术,在AIGC领域谋篇布局——果麦文化的三个AI项目中,“AI校对王”和“AI漫画王”均已进入测试阶段,有望在年内投入市场。

专业化、分众化与“小而美”

除了国有出版发行集团和民营书企,上海出版业还有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大学出版社。上海名校云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各大学出版社的宝贵财富,特别是教材教辅以及专业学术图书在上海出版业举足轻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坚持“护好教育基本盘”,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等教育出版板块全线布局,做深做大教育生态圈,2023年销售码洋超18亿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则持续深耕学术出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专业领域进行长期布局、注重学术原创与国际传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在社会工作出版板块以及化学、化工和材料科学等出版板块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去年迎来建社40周年,40年来,该社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服务科技发展需求,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凭借母体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深耕学术出版,在出版市场上形成“交大”辨识度,塑造具备“交大”特色的学术出版品牌。

在上海,还有一些“小而美”的图书工作室,它们可能出版品种不多、人员规模不大,凭借在某一细分内容领域的持续关注,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调性,以分众化的内容策划模式和营销打法,在市场站稳了脚跟。比如“明室Lucida”,这个诞生于2020年的独立出版品牌,推出了《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女性议题图书,并持续扩大选题范围,在文艺类图书如诗歌、音乐、电影等板块继续耕耘,积累了一批看似小众但绝对数也不小的忠实读者,在细分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难看出,上海出版业与这座城市的气质如出一辙——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充满活力。未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基于自身优势直面挑战,做大做强主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上海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编辑:周贺)